> 文章列表 > 动物濒危等级

动物濒危等级

动物濒危等级

动物濒危等级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方法:

1. 两级法 :

I级 :指中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绝灭的野生动物,如大熊猫、金丝猴等。

II级 :指数量稀少,分布地区狭窄,有绝灭危险的野生动物,如穿山甲、黑熊等。

2. 六级法 (IUCN《红皮书》标准):

绝灭(Extinct) :野生状态下已经绝迹,但人工饲养或放养的尚有残存。

国内绝迹(Extinct in the Wild) :国内野生状态的已经绝迹,国外尚有野生的。

濒危(Endangered) :野生种群数量已降低到濒临灭绝或绝迹的临界程度。

易危(Vulnerable) :野生种群数量明显下降,需要保护措施。

近危(Near Threatened) :数量正在减少,但尚未达到易危程度。

无危(Least Concern) :数量相对稳定,没有明显的生存威胁。

数据缺乏(Data Deficient) :关于该物种的信息不足,无法准确评估其濒危程度。

未评估(Not Evaluated) :该物种尚未被评估濒危等级。

以上信息可以帮助了解不同濒危等级的定义和重要性。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濒危动物红皮书标准具体如何划分?

中国濒危动物名单中哪些动物属于一级保护?

世界濒危动物前100名有哪些?